5月12日,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。这份声明传递出了什么信号,企业又该如何应对?听听浙江大学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方建春是如何解读的。
在方建春教授看来,这份联合声明最核心的就是防止了中美脱钩,短期内对于企业来说还有一定出口的机会,但是双方依旧还有继续谈判的空间和必要,因此,总体来说,目前学界对新关税持有谨慎但是乐观的态度。
浙江大学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方建春:从全球投资者的情绪和反应来看,纳斯达克股市在12号增长了超过4%,全球主要的股市增长都超过3%,所以传递出一个积极乐观的信号,同时又谨慎的乐观,虽然贸易受阻,但是依然还是有交往的必要性和空间,这就体现出双方之间,还有下一个轮回的谈判的空间和必要。
不过,方教授也直言,在新的关税下,不同规模、不同产业的外贸企业受到的影响并不相同。高附加值、全球竞争力强的产品,比如新能源车、光伏等仍旧具有优势,而低利润率的产品则更需要加快转型。
浙江大学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方建春:中国原有的低附加值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。中国的优势产业,比如说新能源车、光伏,虽然光伏的这个利润率比较低,但是我依然有加价能力,因为我们的市场份额占全世界超过一半,还有就是一些未来的产业,中国的技术就独此一家,所以他们受这个关税的影响比较小。
那么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,外贸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应对?在方教授看来,企业首先要多元化分散风险,不能再只盯着一个市场,其次,企业要增加产品附加值,通过塑造品牌、制定行业标准方式等途径,提升自身实力,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。除此之外,中国还要充分发挥产业链的优势。
浙江大学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方建春:尤其是浙江的话,现在在找新的风口,比如说传统的耳塞(机),我们一个耳塞(机)可能在中国,它卖个几块钱几十块钱,但是现在通过AI大模型,一个AI的耳塞(机)它同时能够瞬间翻译一百种语言,这个AI耳塞(机)就可以卖200多块钱、300块钱。同时我们也提出来有一个叫做以链塑势,就以产业链的优势,来塑造我们的市场势力和定价权,我们就能够对冲关税对我们的不利影响。
方教授也表示,在90天暂缓期间,中美之间可能还有谈判炒股配资之家,关税仍旧有下降的空间。
汇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